一季度专项债资金充足 实物工作量形成预期较乐观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稳增长压力下,专项债的额度及使用情况备受关注。在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求下,各地也在加快分配提前下批的专项债额度。
根据信达证券的统计,目前有19个省(区、市)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及2月份调整安排,预计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约为8300亿元。加上尚未公布的数据,预计一季度专项债发行规模超万亿。
今年1月,财政部提前下达了1.46万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务限额,按照目前公布的债券发行节奏,一季度专项债发行规模尚在财政部提前下达的新增专项债务额度范围内。
“今年整体宏观形势比较严峻,与去年相比,今年债券发行进度属于前置,不过当前政策要求是资金跟着项目走,因此这些债券在二季度可能会形成实际投资量。”谈及今年专项债发行情况时,一位地方财政人士坦言。
在这样的开局背景下,市场普遍预计,2022年专项债不论是在发行节奏还是在发行规模上,预计都与去年有较大不同。
市场的预期随着官方对专项债发行情况的公布,也得到印证。
在财政部发布的消息中,1月,各地组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989亿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债券5837亿元(一般债券993亿元,专项债券4844亿元)。尽管2月数据尚未发布,但结合各地两会对专项债的关注和预期安排,2月专项债的发行规模可能高于同期水平。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认为,从往年数据看,专项债发力一般都是3月才开始,特别是在全国两会召开以后,各地会发布一揽子投资计划。“今年从中央到地方,专项债在1月份就有各种大动作安排,一方面是当前稳增长压力的确比较大,另一方面是专项债去年的余量需要赶快用掉,这有利于实现债券的提质增效。”
记者统计发现,2021年我国新增专项债额度为36500亿元。从全年发行情况看,截至去年底,共发行了35844亿元新增专项债,若剔除其中包含的2020年结转的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1494亿元,全年发行规模为34350亿元,这意味着2021年的新增额度并未全部用尽。
基于此,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去年未被使用的专项债资金要结转到今年一季度使用,以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根据信达证券的预测,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可使用的专项债资金高于当季发行的数额,其规模可能包括提前批限额和去年结转两部分。
“可预测的是,一季度提前下发的新增专项债额度超1.5万亿元。对地方来说,目前可使用的专项债资金比较充足,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要抓紧上报符合要求的项目,这样才能及早转化为实际投资。”上述地方财政人士解释。
2月14日,财政部再次发消息明确,经国务院批准,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财政部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78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2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4600亿元。
在财税人士看来,当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而资金流充足背后更强调资产端的实际转化能力,从中央释放信号看,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专项债未来的一个主要投资方向。
根据粗略统计,今年1月共有20个省区市发行了新增专项债,其中有18个省区市新增专项债用于基建投资的比例超过了50%,更有10个省市比例达到了80%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辽宁(不含大连)和广西两省区的比例均达到了100%。
杨志勇认为,1月份专项债发行情况,符合中央此前要求的适当提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预期,同时也进一步表明,地方政府对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意愿仍比较强烈。
记者观察到,在今年1月召开的地方两会中,多个地方政府就明确提到要在2022年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适度提前布局基建,以实现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比如,广东省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在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的同时,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在市场人士看来,地方两会目前关注的热点议题中,传统基建仍是各省重点关注对象。
受这一消息影响,信达证券预测,在各项政策推动下,预计2月份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5%,以此推测,理想状况下全年基建投资累计增速或可达7%~8%。
(编辑:孟庆伟 校对:彭玉凤)
- 除联合财经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合财经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联合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联合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